深圳水情

返回

基本水情

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

深圳境内共分11个流域水系,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河流362条,总长1255公里,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7条。蓄水水库共有183座,总库容9.73亿立方米。全市水面面积81.84平方公里,水面率约4.1%。共划定水源保护区26个,面积361.6平方公里,占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的33%,其中一级水源保护区115.91平方公里,二级水源保护区134.49平方公里。

深圳无大江大河,河流雨源性特征明显,水环境容量小、污染负荷重,水体自净能力差,河流水体普遍受到污染,纳入国家清单内的黑臭水体共159个。水资源:2019年,我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54.54立方米,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/13,属严重缺水城市。全市总供水量为20.62亿立方米,其中85.40%需从市外东江调水。水安全:全市台风暴雨频繁,降雨时空分布不均,86%的降水集中于4-9月,短时强降雨多、特大暴雨多,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35.8毫米,年均降雨天数为144天。

©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| Water as Leverage

    现存挑战

   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

  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,我市城市建设规模已超预期,高强度开发、高密度人居给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带来了严峻挑战。针对未来的水资源管理,深圳目前提出了六项主要目标。而每项目标的实现都要克服诸多突出问题。

    节水 一是非常规水资源占比低。 二是用水效率对标国际先进仍有较大差距。 三是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。 四是节水型机关、企业、学校等载体创建不足。 五是小型水库的雨洪资源尚未有效利用。

    供水 一是主要饮用水水源单一。 二是供水网络系统尚不完善。 三是自来水水质有待提升。 四是未来用水总量指标存在缺口。

    防洪排涝 一是极端暴雨洪涝防御能力不足。 二是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。 三是部分区域内涝问题依然比较突出。 四是部分暗涵存在安全隐患。

    河湖生态 一是河流水质总体不高。 二是雨污分流管网不完善,河流雨季达标压力大。 三是排水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,涉水污染源管控亟待加强。 四是河道岸线空间不足,渠化、驳岸硬质化现象普遍,水生态修复难度大。 五是滨水空间品质不高,城水融合不足。

    水务项目与工程 一是业务融合有待加强。 二是建设内容深度有待提升,感知覆盖范围和要素不全面,业务应用有限。 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,水务工程工地形象面貌差,安全事故时有发生; 四是工程建设与监督管理力量弱,人员偏少、专业力量不足; 五是廉政风险高,防控机制未全面建立。 六是水务工程形象普遍“傻大笨粗”,与都市环境不融合。

      未来目标

     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

      (一)建设节水典范城市 工作目标:到2025年,建成国内领先的节水体系,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6立方米以下,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0%,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7%以内。

      (二)建成高保障率和高品质的供水系统 工作目标:到2025年,实现城市双水源、水库双连通、水厂双水源、小区双保障,应急保障90天和“全城直饮”。

      (三)构建立体防洪排涝体系 工作目标:按照“海绵城市、立体治水”思路,打造表层、浅层、深层相结合的立体防洪排涝体系,到2025年,全市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占比达到50%,防洪潮能力超200年一遇,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能力达50年一遇,有效抵御90毫米/1小时、200毫米/3小时的降雨。

      (四)打造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 工作目标:到2025年,河流水质稳定达IV类及以上,主要河流达到Ⅲ类,水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,形成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。

        水务标杆 | 污染:茅洲河整治

       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

        随着科技的发展,城市的发展,水流的污染日益严重。深圳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,为了治理河流污染也做了许多重大措施,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。

        茅洲河是深莞界河,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,干流长31.3公里,流经深圳市光明区、宝安区和东莞市长安镇。进入工业化、城市化时期,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爆发式增长,茅洲河污染负荷远超环境承载力。

        近年来,深圳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,牢固树立“抓治水就是抓民生,抓治水就是抓发展”的绿色政绩观,将茅洲河治理作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,紧盯目标、紧抓项目、加紧实施,落实硬措施、硬手段、硬作风,按照“流域统筹、系统治理”的治水思路,以空前力度推进,推动茅洲河流域水质不断好转,获得市民群众的普遍点赞。

        茅洲河共和村断面从2019年11月起稳定在Ⅴ类以上,7个月来平均水质达到Ⅳ类,茅洲河深圳侧的40个黑臭水体和304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,水质达到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。深圳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落户茅洲河,停办多年的龙舟赛重新开赛,茅洲河治理成效被央视《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》《美丽中国》等纪录片收录,曾经人人避之不及的“墨汁河”成为市民流连忘返的“生态河”,水环境从城市“负资产”变成了“富资产”,再现昨日“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”的美丽乡愁。

          水务标杆 | 泛滥:深圳河治理

         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

          深圳河是深圳与香港的界河,发源于牛尾岭南坡,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,全长37公里,流域面积312.5平方公里,其中深圳一侧占60%,香港一侧占40%。主要支流在深圳有沙湾河、布吉河、福田河和皇岗河,在香港有梧桐河和平原河。 深圳河未治理前,上游河宽平均15米,中游河宽平均40-45米,入海口处河宽140米。河道排洪能力仅有2-5年一遇,加上海潮顶托,洪水经常泛滥成灾,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。1993年“6.16”和“9.26”两次洪水,给深圳市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亿元,香港方面也遭受严重的损失;同时,水体污染严重,影响了两岸的环境。

          1981年12月,深圳市政府与当时的港英政府就治河问题展开谈判,并组成联合小组展开工作。1985年3月基本确定了治河方案,整个工程分三期进行:第一期对料壆-渔民村段和福田-落马洲段两个弯段进行裁弯取直;第二期对罗湖桥以下除一期工程以外的河段进行整治(拓宽、挖深、裁弯取直);第三期对罗湖桥及以上河段进行整治。自1997年4月第一期工程完工以来,经历了1998年5月最高降雨量达389mm的特大暴雨、2008年6.13特大暴雨及2018年8.29特大暴雨,深圳河中下游两岸再未遭受洪涝灾害的侵袭。

          目前,深圳河治理工程效果显著,河道静谧宽敞,堤坝连绵整齐,护坡平整流畅,河岸郁郁葱葱,加上水质的不断改善、河口原始自然的生境状态及候鸟迁徙栖息的场景,具备良好的现场展示环境。 深圳河治理工程的实施,是深港政府克服了不同社会制度、不同法律观念、不同工作方式等重重困难,携手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、特色鲜明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,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。

            水务标杆 | 匮乏:东江水源工程

           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

            东江水源工程是为长远解决深圳水源短缺问题,经国家计委和广东省政府批准,由深圳市政府投资42亿多元建设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,是深圳两大境外引水工程之一(另一为东深供水工程),其年供水量约占深圳市外引水量的一半,被深圳市民誉为“生命线工程”。

            工程自惠州市水口街道东江和马安镇西枝江分别取水,输水主干线全长106公里,经两级泵站提升,跨越惠州两区6个镇(街道)和深圳7区12个街道,在深圳经松子坑、西丽、铁岗、石岩四大水库调蓄后形成一个“长藤结瓜”、覆盖深圳全市的供水网络。

            目前,工程主要建筑物有6座泵站(惠州东江、西枝江、永湖泵站;深圳獭湖泵站、沙湾泵站、盐田泵站)、17座隧洞(全长73.8公里)、箱涵(15.9公里)、管道(12.5公里)、7座渡槽(总长2.5公里)、3座110KV专用变电站、倒虹吸管以及沿线分水建筑物、检修闸、检查井等附属建筑物。

            近19年来,东江水源工程充分发挥着城市“生命线”的作用,共引优质原水90多亿立方米,为保障深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,使深圳成功抵御干旱灾害,每年供水量满足了深圳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,直接或间接支撑了深圳市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总值,为深圳的腾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            ©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| Water as Leverage
            ©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| Water as Leverage
            ©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| Water as Leverage
            ©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| Water as Leverage

              水务标杆 | 海绵城市:万科云城

             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

              万科云城项目所在区属于深圳湾流域,雨水经茶光渠排入大沙河水系,茶光渠及大沙河水系均不属于黑臭水体,但随着城市的发展,水系两岸生态较为脆弱,河堤两岸大部分呈裸露状态,枯水季节,水质较差,基本无景观功能。新建项目应实现源头控制再排入水系,在削减市政管网压力,缓解内涝的同时削减面源污染,因此源头雨水控制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            该项目属于高强度、高密度开发的建筑与小区,具有当下城市建筑与小区许多共同的特征:地下室满铺、顶板覆土厚度小、对景观和使用功能要求高等。项目自身由于用地性质等方面的原因,具有一定的项目特征,如:用地地块较为零碎、用地性质种类多样、建筑层高相差较大、地下水埋深较浅等特点。

              针对以上问题与需求,制定了该项目雨水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原则,探索适合深圳市高密度开发建筑与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方式,并坚持生态优先并与景观设计结合、根据场地实际条件因地制宜、目标导向、安全为重、统筹建设、投资优化等原则。该项目将采石场生态修复与绿廊建设项目相结合,采用屋顶绿化、透水铺装、雨水花园、下沉式绿地、雨水花园及雨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措施,灰色与绿色结合,采用渗、蓄、滞、净、用、排等多种手段融合,保障景观效果的同时,削减雨水径流水量和水质。

              Benchmark Project | Sponge City: Vanke Cloud City
              Benchmark Project | Sponge City: Vanke Cloud City
              Benchmark Project | Sponge City: Vanke Cloud City
              ©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| Water as Leverage

                深圳水务局介绍

               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

                深圳市水务局是1993年成立的全国第一家城市水务局,是主管全市水行政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。主要承担水务规划建设、水资源供水、节水管理、水污染治理、河流综合治理、排水管理、水生态建设、水政执法及智慧水务建设等涉水事务管理职能。承担全市河长制、湖长制、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,指导各区水务工作,负责全市水务企业的行业管理。 深圳市水务局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质水需求为基本出发点,紧紧围绕深圳市作为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、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”的全新定位和使命,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,打造全面推行河(湖)长制及水污染防治示范市、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、全国智慧水务示范市,水务科技创新及产业孵化试验市,创建富有魅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宜居生态湾区。为奋力走在全国水务领域最前列,深圳市水务局在各领域、各方面、各要素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标准,敢于先行示范,为深圳改革创新发展提供生态、健康、安全的强有力水务保障,营造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的优美生态环境。

                2019年机构改革后,深圳市水务局主要承担全市水务规划建设、水资源、供水、节水、排水、水土保持、水环境治理、河流综合治理、水旱灾害防御、执法监督等15项管理职能;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河长制、湖长制、水污染治理、碧道建设、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,以及指导各区(新区)水务工作,负责全市水务企业的行业管理等。局机关共有12个内设机构,2个直属行政单位(市排水管理处、市节约用水办公室),14个局属事业单位。